2018年5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举行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通过答辩2人,分别是教育硕士研究生次央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邵玥,两人均由董晓萍教授指导。
次央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郭必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答辩委员:舒燕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吴静瑾高级教师(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西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藏族民俗教育》。该论文发挥藏族中学教师的优势,运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与教育学综合研究的视角,对西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遗产应用与传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论文以《格萨尔》为例,开展实地调研,摸索中学语文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改革方案。论文对民俗文化如何纳入中学课堂教学、中学教学实习和中学课外活动等,做了有益的探索,而且工作扎实。这项研究成果对改善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启发性。
邵玥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郭必恒教授,答辩委员:舒燕副教授、史玲玲讲师。该论文选题具有学术史价值,作者从民间文艺学与古典文学交叉观察的视角切入,主要运用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与方法,以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为底本,在前人研究其“诨号”命名与民俗的基础上,对《水浒传》中的“诨号”故事进行拓展研究,主要从其民俗内涵方面,指出古典文学与民间文学融汇后所产生的文学与文化双重特征,而这种特征与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和口头性互补,增强了《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的社会受众面和传承生命力。
表1. 北师大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信息一览表
| 序号 | 答辩人 | 民族 | 来源地区 | 年级类别 | 学位论文题目 | 指导 | 答辩委员会 | 
| 1 | 次 央 | 藏 | 西藏 | 2014级 | 西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藏族民俗教育 | 董晓萍教 授 | 郭必恒   教        授 | 
| 2 | 邵 玥 | 汉 | 天津 | 2015级 | 《水浒传》“诨号” 故事的初步研究 | 董晓萍教 授 | 郭必恒    教    授 | 
